雕塑与绘画的互通性

2021-07-09

“塑绘不分”、“塑容绘质”是我国雕塑的一个重要特征。我国人并不重视雕塑和绘画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,我国雕塑常常表现出许多与绘画在表现形式上的相同或类似的要素。宋人郭若虚在《图画才智志》中说:“至今画家有轻拂丹青者,谓之吴装,雕塑之家,亦有吴装。”这是就风格而言的,所谓吴装指绘画上出现的“吴带当风”的画风,受其影响,雕塑中也出现了这种风格的雕塑,在雕像衣饰上表现出来。清人余俊明在《画跋》中说:“吴生之画如塑然,隆颊丰鼻,跌目陷脸,非谓引墨稠密,面貌自兴,其势有得然者。正使塑者如画,则分位重叠,便不求其鼻颧额可分也。”可见画家在描绘人物时也会遭到雕塑的影响,表现出在平面中追求立体作用的尽力。 

我国雕塑与绘画间互相融通的表现是多方面的。先表现在色彩上,我国古代雕塑讲究“装銮”一般都是上色的。西方在古埃及、古希腊时期,雕塑常常也是上色的,在古罗马时期就逐渐向不上色方向展开。后来,是否用色彩在西方成了绘画与雕塑的一个重要差异。德国艺术史家迈约在《希腊造型艺术史》中认为,上色的古代雕塑只是雕塑的准备阶段,应该把它的排除到真实的雕刻之外,他认为跟着艺术爱好日益增加,“雕刻也就日益丢掉原本 对它不适合的色彩的富丽;出于明智的考虑,它只用光与暗影,以求使观众得到很高的温润、静穆、清楚和愉快的形象”。达芬奇在《论绘画》里也是直接指出“绘画与雕塑比较:一—雕塑缺少色彩美,缺少色彩透视,线透视。”因而,中西雕塑在色彩的运用上是有差异的。 

不锈钢景观雕塑.jpg

线条,在我国绘画中是主要的表现方法一种,我国画与西画比较,我国画也讲究线和墨色的改动。而西方绘画则也讲究色彩、光与影的改动。我国雕塑与绘画的互通性表现在,线在雕塑中也是重要的表现方法一种。我国古代良好的雕塑作品几乎都表现了这一特征,而西方的雕塑则很重体积、团块。米开朗基罗的一句名言是:“只要能从高山上滚下来一点点不受损坏的作品,才是好作品。”他认为滚下来被损坏的东西都是雕塑所剩余。

当然我国雕塑也不是不讲究团块造型,而是将四块造型与线造型结合起来,与西方雕塑一般不用线造型比较显出不同特征。 我国雕塑与绘画的密切关系除表现方法方面以外,还表现在其它一些方面,如前面说到的我国雕塑选材普遍,用雕塑形式表现自然山水的特征,显然是遭到了山水画的影响。另外我国人物雕塑和绘画都重视表现人物的内涵精力,即逼真,这些也都可看作是雕塑与绘画具有互通性的表现。

主页 地址 咨询 电话

分享到